科技产业始终是资本市场最具活力的引擎,从消费电子的快速迭代到芯片半导体国产化浪潮的涌动,再到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爆发与人工智能算力革命的兴起,每一次科技变革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尤其自2025年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新一轮爆发期,科技板块表现抢眼,成为结构性行情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科技投资并非坦途。高门槛和非线性增长的特性,使得前瞻性布局和精准选股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商业模式日趋复杂,对投研团队的产业认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细分领域之间的分化日益显著,需要通过深度研究才能挖掘出真正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投资者普遍面临着“选赛道容易,掘阿尔法难”的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动型科技基金经理的作用日益凸显。他们凭借专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的研究,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投资机会,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今年以来,布局科技板块的主动权益基金普遍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充分证明了其价值。例如,工银新兴制造基金在去年表现亮眼的基础上,今年继续稳扎稳打,截至2025年2月28日,近一年收益已达到82.18%。工银瑞信基金作为业内领先的平台型“权益大厂”,旗下多只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主题基金业绩持续领跑,展现了其在科技赛道的深厚布局与沉淀。
2025年以来,科技板块的强劲表现推动了布局科技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大幅增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上涨了7.35%和7.76%,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这其中,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通过精准布局重仓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相关产业链个股,成功把握住了科技成长行情,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工银瑞信基金作为国内首家银行系公募,凭借17年的科技赛道深耕经验,构建了一套“平台化投研+专业化分工+长期化布局”的体系,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能持续捕捉科技产业非线性增长机会的机构。其旗下产品线覆盖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核心领域,既有工银信息产业等老牌长跑基金,也有去年表现惊艳的工银新兴制造混合等“新秀”,还有诸如工银智能制造、工银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工银新焦点灵活配置等产品的厚积薄发,形成了“老将稳舵、新锐突围”的格局。
以工银新兴制造为例,晨星中国2024年12月31日数据显示该产品近一年居同类1/1751,今年该产品继续乘着科技板块的东风而上,近一年收益已达到82.18%。
这一突出业绩的背后,离不开基金经理对科技板块的精准把握。马丽娜是一位典型的“学霸”型基金经理,2015年加入工银瑞信,逐步从一名TMT研究员成长为专注科技领域投资的基金经理。她的风格是注重寻找不同阶段下的产业阿尔法,并且要求选到的个股具备很好的产业竞争格局和竞争壁垒。
2024年,她精准捕捉半导体周期拐点,重仓AI(人工智能)驱动的逻辑芯片与存储产业链,带动基金收益持续走高,展现了在科技投资领域的专业壁垒与厚积薄发。
成立于2013年的工银信息产业混合则是工银瑞信TMT投资的标杆产品,曾于2023年斩获金牛奖,并于2021、2022、2023年连续三年荣获金基金奖。基金经理单文以“高质量成长”为核心,通过均衡配置TMT、消费、新能源等板块,兼顾估值与成长性。2017年单文接管工银信息产业以来,任职回报115.73%,在同类基金中可以排进前10%。其超额收益源于对TMT龙头企业的左侧布局,如2019年重仓半导体设备股,2023年加仓AI算力产业链,均踩准产业拐点。
此外,工银新焦点灵活配置也是工银瑞信对TMT行情精准拿捏的代表产品。2024年第四季报显示,产品重点布局半导体、高端装备等科技成长领域,与2025年初科技股结构性行情形成共振。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基金近一年在116只沪港深灵活配置基金中排名第二,且获五年期五星评级,印证其长期策略有效性。工银新焦点灵活配置的基金经理李劭钊15年投研经验中,有9年深耕科技制造领域,自2023年4月接管后,延续“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选股框架,2024年对AI算力链的提前布局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今年业绩的爆发点。
整体而言,科技产业的投资逻辑天然具有非线性特征,既要把握产业趋势的贝塔,更要挖掘个股的阿尔法。而工银瑞信基金通过“产业周期+商业模式”的双重研究框架,在多个科技细分领域实现精准布局。
这些一脉相承的特点,来自整个TMT团队的长期耕耘与协作。也可以反过来说,作为一家平台型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在TMT布局中充分发挥了其平台优势。
工银瑞信的TMT团队由一批具有深厚专业背景和丰富投资经验的人员组成,团队成员大多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涵盖了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多个专业领域,具备扎实的科技知识基础。成员们凭借各自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入理解科技企业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而在团队搭建上,工银瑞信注重成员之间的专业互补和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协作机制,以及活跃、专业、正向的投资文化。通过定期会议、分享等多种培养机制,践行着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团队文化,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老将单文,中生代夏雨,后起之秀马丽娜、李劭钊,梯队完备的“金字塔式”人才结构,这种正向、人才培养机制不仅为团队输出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也推动了整个投研体系整体水平的提升。
据悉,经过近20年发展,工银瑞信已培养了一支超220人的投研团队,投资人员平均拥有12.4年的从业经验,公司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占比超过了70%,投资人员平均司龄9年。包括马丽娜、李劭钊等在内的一批后起之秀都受益于这样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也为工银瑞信长期保持优胜业绩打下基础。
根据晨星中国数据,截至2024年末,工银瑞信基金共有28只主动权益基金位居不同统计区间的同类前10%,亦不乏荣获“双五星”评级的产品,覆盖成长、价值、平衡、灵活配置等多种不同风格策略,或精耕于医药、沪港深等不同主题的基金,呈现多元争鸣的态势。
科技长坡厚雪,平台厚积薄发。在未来全球科技共振的背景下,在科技投资这场“持久战”中,工银瑞信有望继续凭借强大的平台优势和“科技制胜术”,力争在资本市场中持续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价值。
近年来,不少人谈论着“缅A”,却对这个概念知之甚少。实际上,它指的是...
稳定币是近年来最具变革性的支付方式,改变了资金流动的模式,其低廉的跨...
近期ETH价格经历震荡下跌,当前价格在2446.38美元附近运行。4...
黄金期货市场波动剧烈,精准预测其走势是众多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然而,黄...
基金公司高管变动频繁:贝莱德与红塔红土双双换帅近期,基金行业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