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2025年中国通货膨胀(CPI和PPI)的走势,认为其将呈现温和修复态势。
历史经验教训: 文章首先指出,市场对通胀的预测往往过于依赖简单的趋势外推,忽视了政策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以2016年和2021年的PPI预测为例,市场均低估了实际结果。因此,对2025年的预测应避免简单的趋势外推。
全球通胀环境: 文章认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周期(以CRB现货指数为代表)与国内PPI高度相关。目前CRB指数同比上行周期尚未结束,同时海外制造业库存周期也处于上行阶段,这都将为国内通胀提供外部支撑。
国内供需状况: 国内工业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一季度触底回升,螺纹钢期货/LME现货铜价(螺铜比)也触底企稳,表明供需压力有所缓解。2025年,政府将在需求端通过扩大内需和供给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改善供需关系,进一步推动物价中枢好转。
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是影响通胀的重要因素。文章认为,2025年地产市场将迎来短周期量价企稳,城中村改造和土地房屋收储政策将进一步带来积极影响。百城租金收益率已高于5年期定存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佐证了这一判断。
政策支持: 文章指出,2025年政府将继续实施稳增长政策,以消费、地产、广义社融为三大切入点,推动三大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这与2015-2016年的政策方向一脉相承。
CPI与PPI预测: 文章预测,2025年全年CPI同比将达到1.0%左右,PPI同比约为-0.2%,全年平减指数有望重新回到小幅正增长。
结构性机会: 文章最后指出,2025年价格端的结构性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建筑链产品(受益于地产好转和城市更新)、部分能源金属和光伏产业链产品(受益于供给侧优化)、部分服务业产品(受益于就业和消费修复)。
风险提示: 文章最后列出了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地产风险、海外货币政策冲击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